拆解居然智家数字化平台战略三大败因
居然设计家是传统企业数字化平台战略的一项重要探索,然而成效不尽如意。传统实业的数字平台,与既有数字平台理论实践上有哪些差异?是什么导致了传统实业平台化转型困难?突破口在哪里?

陈加兴
StrategyLogic创始人

陈加兴
StrategyLogic创始人
StrategyLogic是数字化战略的深度研究者,也是国内最早系统化梳理平台战略的研究者之一。
居然智家的主要产品居然设计家,可谓传统企业“数字化平台战略”的一项重要探索,然而成效不尽如意,问题在哪里?更深入地说,传统实业的数字平台,与既有数字平台理论/实践上有哪些差异?是什么导致了传统实业平台化转型困难?突破口在哪里?
本文通过深度拆解居然设计家的数字化平台战略,为传统行业转型与变革部门,尤其是正在部署平台化转型的企业,呈上一份满意答卷。
三大败因拆解
-
未能识别正确的平台类型。在创新型平台和交易型平台中摇摆,但居然设计家平台的真正类型,恰恰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可能性,也是当前平台战略理论的真空地带:设计型平台。
-
未能定义正确的价值创造机制。试图通过拓展全域流量和线性服务(即多边连接)来创造价值,但没有分析家装家居行业能否通过网络效应有效放大平台价值。
-
未能借鉴正确的成功案例。当理论尚未成形时,需要快速学习实践先锋。居然设计家最初源于收购AutoDesk Homestyler,也多次与Adobe结盟,但下一代解决方案,却往往来自于在位者的挑战者。
文中AI对话助理介绍:Thoth,是StrategyLogic AI基于20+主流模型开发的战略AI助理。
识别正确的平台类型
如果现有的解决方案都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走通,往往是因为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。
基于现有的平台战略理论研究,平台分为创新型平台和交易型平台两种。
如果价值主要来源于第三方创造的产品或服务,应该构建创新型平台。
如移动应用商店主要是销售第三方开发者的产品,Apple构建的App Store就是创新型平台,第三方开发者利用iOS开发出新产品,通过App Store进行发布和销售,最终部署到用户的Apple终端上,第三方脱离任何一个环节,都无法独立完成产品闭环,而非仅在平台上实现销售。
如果价值主要来源于两个及以上的市场互动,而非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,应该构建交易型平台。
如电商平台同样是销售第三方商家的产品,但商品的研发、生产环节是独立的,采购也不单方依赖平台完成,只有交易环节在平台上。平台通过对交易的锁定来完成商家的闭环:用户必须通过平台支付——成交信用必须由平台背书——更多信用——更多交易。
超级公司往往同时拥有创新型平台和交易型平台的特征,如Amazon。但,居然设计家属于哪一类呢?
Thoth分析
Think:家居家装行业的核心业务是实物商品的销售和服务,属于交易型平台,而不是基于第三方创新的创新型平台。但除了纯粹的交易,家装行业还有巨大的集成设计需求,这可能是一种介于创新和交易之间的平台机会。需要进一步分析设计平台的可行性。
Problem:平台类型定位问题:家装家居的核心是交易,而非创新,很难成为创新型平台。但家装行业存在巨大的集成设计需求,居然之家可以考虑做设计型平台的可能性。
你也可以亲自测试
提示词:根据价值创造来源,平台分为两类,基于第三方创造产品和服务,是创新型平台,来源于多个市场的互动,而非直接产品或服务,是交易型平台。判断一下家居家装是什么样的市场,是否还存在第三类平台?如:提供集成设计。
定义正确的价值创造方式
平台效应来自于单位成本、边际成本在网络效应上的叠加影响。
平台战略之所以造就了第一批科技巨头,如Amazon、Google、Apple、阿里巴巴,是因为它们借助了互联网带来的网络效应,海量用户、互联网思维让传统企业很羡慕,却忽略了网络效应产生的原因。
用户量只是表面因素,深层因素是用户的忠诚度、复购次数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。如电商平台在早期有多家,都有资本、流量和用户数量,但淘宝最早通过商家信用获得了商家用户的忠诚度和复用率,再通过商家的商品积累提升买家浏览量和回头率,不断摊低双边获客成本,从而降低平台的边际成本。最终,平台上新增商品和新增用户并产生新增交易都不会产生新成本,从而实现驱动网络效应的“零边际成本”。
居然之家通过收购AutoDesk Homestyler建立了一个设计平台,但其战略投入始终在扩大设计师数量、交易撮合,没有意识到低频交易特点下单纯的连接无法降低交易成本,也就无法实现平台的价值创造,更进一步说,居然设计家的网络效应是无效的,它只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运营成本。
具体证明:2017年左右,居然设计家承载全球几百万设计师,自主运行维护数千台服务器,后续又进行云迁移,从单体架构改为云原生架构。根据家装用户普遍5~10年才装修一次的低频率,计算居然设计家的单次交易成本,仅平台运维、技术改造就不容乐观,并且技术上的水平扩容与业务上的获客成本也不成正比,很难称得上是业务价值驱动技术升级。
Thoth分析
Think:平台价值创造:1)家装家居属于低频交易,用户忠诚度和复购率较低,很难通过规模化的网络效应降低边际成本,创造平台价值。这可能是居然之家交易平台做不起来的原因。2)如果做设计平台,通过工具聚集大量设计师和用户,有可能通过设计师创造的模板和素材等,产生边际递减的网络效应。
Problem:平台价值创造方式不匹配:家装属于低频交易,用户忠诚度和复购率低,很难通过网络效应降低边际成本。但如果做设计平台,通过设计师创造的素材和模板,可能产生规模效应。
你也可以亲自测试
提示词:创新和交易型平台的网络效应取决于用户量,但用户量只是表层因素,深层因素是用户的忠诚度、复购次数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。而对家装家居来说,大量的一次性交易、低频交易,难以降低边际成本,因此无法通过网络效应创造平台价值。
借鉴正确的成功案例
传统行业数字化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,是实物资产向数字资产的转化和映射,实现数字资产的可复制性。
很显然,居然之家“摸石头过河”是行业先例,探索精神与勇气值得每一位从业者钦佩,但太阳底下无新事,现实世界中是否有与居然之家相似、并且取得成功的案例?
从“设计型平台”出发,我率先想到的是Figma、Canva,而从居然设计家的启动路线、商业合作与活动,双向印证和锁定了正确的对标案例:Figma.
为什么Figma值得居然设计家对标?第一,无可质疑的成功设计平台。它将自己定义为设计工具的协作界面(Collaborative interface design tool),同时兼容了半创新(工具)和半交易(协作)特征。第二,Adobe的成功挑战者,被巨资收购。居然设计家与Adobe有联盟关系,但对于想定义新一代规则的转型/创新者来说,那些挑战者才是正确的参考案例。
设计型平台的成功因素
- 商业模式:免费增值(freemium),通过免费在线协作工具吸引用户,向深度用户收费,无须平台付出交易撮合成本。
- 平台效应:Figma通过开放插件,实现低成本的功能扩张,素材库形式多样,包括UI、图标、组件、模板,垂直打通了产品设计生态,降低了单个设计师、单个产品的设计成本;Canva是模板素材 x 设计场景全覆盖,降低了单个用户的创作成本;最终,两个平台都能够为付费用户提供边际价值,使用越多成本越低,从而为平台实现边际成本降低和网络效应。
从上面也可以看到,网络效应和单位成本、边际成本紧密关联。而Figma、Canva实现网络效应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?
Thoth分析
- 核心产品的可复制性 Figma和Canva的核心产品是设计工具和模板,这些都是数字产品,可以无限复制,边际成本趋近于零。每多一个用户使用,平台的边际成本几乎没有增加。这为网络效应的形成提供了成本基础。
- 用户贡献内容的积累 Figma允许用户分享设计文件,Canva则有大量用户上传的模板素材。用户创造的内容越多,平台的吸引力和价值就越大。而用户生成内容的边际成本很低,平台可以低成本地快速积累资源。
- 协作互动的规模效应 Figma允许多人同时编辑设计,方便团队协作。协作互动产生的价值会随用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。平台聚集的用户越多,协作需求就越频繁,产生的网络效应也就越强。而用户之间的连接,平台并不需要额外的边际成本。
- 创作行为的数据沉淀 用户在Figma和Canva上的每一次创作、互动、分享行为,都会产生数据。平台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改进产品,提供个性化服务。数据规模越大,平台优化产品的效果越好,变现能力也越强。而数据的积累和应用,边际成本也较低。
综上,Figma和Canva之所以能实现强大的网络效应,关键是其数字产品的可复制性、用户生成内容的低成本积累、协作互动的规模效应、创作数据的沉淀应用,都使得其网络效应的边际成本很低。平台规模越大,边际成本越低,网络效应就越强。
这为居然之家提供了重要启示。要实现网络效应,关键是要找到家装行业可以低成本复制、积累、连接、优化的设计内容和数据,比如:
- 将优秀设计案例数字化,便于复制传播
- 鼓励设计师、用户分享设计素材,低成本汇聚资源
- 打通设计师与用户的连接,促进协同互动
- 沉淀用户需求和设计选择数据,优化设计方案
这样在扩大平台规模的同时,也能降低边际成本,从而打造出像Figma、Canva一样依托网络效应不断成长的设计型平台。
你也可以亲自测试
提示词一:设计型平台案例 Figma、Canva都是成功的设计型平台,拆解一下它们的启动阶段产品战略、商业模式,给居然设计家提供参考。
提示词二:从边际成本更深入地分析Figma、Canva实现网络效应的关键因素。
传统行业数字化平台:战略设计要点与应对
我用与Thoth的对话作为收尾。
我:你说对了,Figma、Canva作为设计工具实现平台效应的原因是素材库和模板,Figma还有强大的插件生态。而对居然设计家进行初步研究后,发现它的重点放在扩大设计师的数量,甚至撮合营销,公开的商品模型只有4000个,虽然Figma、Canva的基础是数字产品设计,居然设计家是实物产品设计,但平台没有有效地定义出数字资产规则,无法驱动设计师有效地把实物设计数字资产化,是其无法实现平台战略的核心障碍。
Thoth总结和建议
Thoth:你的分析切中要害。居然设计家目前虽然重视汇聚设计师,但在打造数字资产方面还有很大欠缺,这是其难以实现真正平台战略的关键障碍:
- 数字资产积累不足:目前平台只有4000个商品模型,与Figma、Canva海量的设计资源相比还远远不够。
- 实物设计数字化程度低:家装设计的实物产出没有抽象为可复制的数字化表达,难以在平台上产生规模效应。
- 数字资产缺乏聚合和流通规则:平台尚未建立统一的数字资产定义规范,引导内容创作者参与数字资产供给,资产在平台内的流通效率不高。
- 数字资产与需求匹配度低:现有的商品模型库与用户多样化的设计需求匹配不足,无法灵活用于各类设计项目,难以释放网络协同价值。
要突破瓶颈,实现像Figma和Canva一样的平台效应,居然设计家应该重点发力数字资产战略:
- 制定家装行业的数字资产定义和聚合规范,鼓励设计师、品牌商等多方参与供给
- 探索将实物设计转化为可复制、组合、优化的数字化表达,如参数化的家具模型、材质贴图、风格元素等
- 利用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,通过算法智能匹配设计资产和需求,提高协同效率
- 建立数字资产使用和交易的要素化规则,促进资产在平台上高效流通和增值
只有从根本上构建起家装行业独特的数字资产体系,让各方基于数字资产高效连接,才能突破当前发展瓶颈,依托内容的规模化积累和网络化流通,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家装设计平台,实现基于数字资产驱动的网络效应。
文末提出一个小思考,你的企业,定义出了“数字资产”吗?